数字时代的全面到来催生了教育领域的系统性变革,这场以技术革命为牵引、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的结构性变革,正在重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
第一,技术整合驱动的能力“进化”。技术整合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也推动了教师能力的发展。教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工具、在线教育平台和智能学习分析系统等先进数字化资源。智慧课堂建设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运用各类教育技术工具,更要深入理解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机理,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突破。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普及促使教师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理念,将线上学习与线下互动有机结合,构建更具弹性的学习环境。同时,教育大数据分析能力已成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通过对学习行为数据的深度挖掘,教师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学生学习特征,实施个性化教学指导。
第二,教学范式转型中的角色重塑。智能时代的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新型教学范式中,教师需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和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作为学习资源的整合者,为学生筛选、推荐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工具,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作为学习过程的评估者,教师需利用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第三,专业发展路径的拓扑升级。线上线下融合的培训体系打破了传统培训的时空限制,为教师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校本研修与跨校协作相结合的模式,既注重学校特色发展需求,又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个性化成长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教师系统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实现专业成长的可视化追踪和科学指导。反思教学实践,能够助力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实现自我突破。
第四,教育伦理维度的认知跃迁。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下,教师面临更多的伦理挑战。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确保学生数据的合法收集、存储和使用,避免数据泄露对学生造成潜在伤害。同时,面对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等新技术应用,教师需要深入思考技术伦理问题,合理把控技术介入教育的边界和程度,确保技术始终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教育伦理认知要从传统向现代、从单一向多元进行深度转变,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成效、学生的安全和身心健康。
数字时代的全面到来催生了教育领域的系统性变革,这场以技术革命为牵引、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的结构性变革,正在重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和发展,需要有主体觉醒,主动作为,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专业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拥抱技术赋能,提升数字素养;在共同体中合作共生,寻求协同发展,实现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专业蜕变。
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既关乎个人,更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代教师应开放包容地拥抱变革,坚持教育初心,不断突破创新,以自觉的专业发展意识、系统的专业提升路径、持续的专业实践探索,投身教育改革。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10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