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简报(第2期)


                                  


编者按:本期简报聚焦教务处、传媒学院两个部门负责人的深刻感悟。教务处着眼教学管理、改革、资源、质量及评价等关键环节,以思想解放为动力,探寻提升教学水平的新方法,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筑牢根基。传媒学院以党建为引领,从“五金”建设、“三教”改革、就业保障同频发力等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在解放思想中激发传媒教育的活力与创造力,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

希望全校师生能从本期简报中汲取智慧,在解放思想的征程中,携手共进,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书写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深化教学改革,以思想解放促教学质量提升

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 徐玉国


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统一了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中心思想,深刻了解“1234567”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凝聚起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力,增强了工作创新的意识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查准了问题、找到了差距。找准了当前学校在教学管理、团队建设、实践教学、教师能力提升、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有助于学校在攻坚克难中实现赶超发展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提振了精神激发了热情坚定了学校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为山文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务处将按照“1234567”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学改革和研究强化“五金”建设,全面提高综合管理能力,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一)加强教学管理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修订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加强日常巡检。通过日常巡检,了解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监督教师教学质量,发现教学问题并及时解决,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三是推进信息化管理。加强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水平。组织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素养。

(二)推动教学改革

一是实施课程改革。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和优化,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二是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各种在线教学平台、教育软件、虚拟实验室等工具,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三是加强教学研究。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鼓励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和成果,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

(三)优化教学资源

一是加强教材建设。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先进性。鼓励教师参与教材编写和修订工作,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力争正式出版教材5-10部;二是完善教学设施。加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教学设施的完好和充足。推进智慧教室等新型教学设施的建设和应用,提高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力争建设1-2个智慧教室;三是拓展教学资源。加强与校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拓展实践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在线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开发在线课程、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优质课程资源,数字化教学覆盖率达到92%。

(四)提升教学质量

一是做好师资培养。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做好双师型教师培养,力争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80%。实施名师和教学团队培育工程,建设10个左右的校级名师和教学团队,1-2名教师在省级教学比赛获奖;二是推进专业建设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高的专业为重点,加大培育建设力度,为将来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做好准备。建设10个左右的校级特色专业,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做好准备工作;三是加强课程建设。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确保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力争打造10门左右的金课;四是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强化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重点建设好5-10个实践教学基地。

(五)完善质量评价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调整校级教学督导队伍,把各学院优秀的高职称教师纳入督导团队,建设由各班级积极学生组成的教学信息员团队,通过督导队伍和教学信息员强化教师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二是优化学业评价。注重全过程学业评价,改变重突击性“结果”轻累积性“过程”,注重日常考核、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形成单元测试、期中考核、期末考试的链式评价,综合评定课程成绩;三是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调整学生、同行、领导等评价主体的比重。


解放思想促蝶变,党建·“五金”·“三教”·就业同频共振

传媒学院院长 王艳


(一)加强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争创“五星级党支部”为目标,持续做深做实“党带团工作室”。持续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各方面作出突出成果。构建系统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结合专业特色设计大学生“三下乡”暑期实践项目,做好文化传承志愿服务。

(二)启动“五金”建设,助力内涵发展

一是围绕山文“民办名校”“职教本科”的建设目标,按照学校“1234567”人才培养模式,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拟构建两个专业群,完善“新闻传播专业群”的建设成果,争取完成2-3个专业的升本规划;二是开发教育教学资源,深入推进数字化课程,完成8门精品课程的开发;三是组织开展职业教材编写,完成2-3门校企合作教材开发;四是以“双师型”教师培育为基础,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企业挂职、校际间交流、校企-校校共同开发课题等方面入手,强化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五是深化产教融合,共建校内、校外实践实训基地;探讨前置培养人才模式,组建“校企混编教学创新团队”;结合专业开展赋能地方经济的项目。

(三)推进三教改革,构建特色体系

一是开展课程改革,以岗位能力为依据,重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确保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成效。在教学方法方面引入项目制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突出教学成果;二是做好赛事规划工作,开展分层教育,例如:优生优专优技-培养冲击1、2类赛事;良生良专—培养行业赛事;普通生参与其他赛事。提前选拔,不间断训练,压实责任,2025年争取在省级短视频制作大赛中有所突破;三是课程思政方面持续推进,组建核心课程的思政团队,开展专项研究。

(四)细化就业管理,提升就业质量

研究就业政策,细化就业分工,明确就业的各时间节点和任务目标,组织研讨保就业率的相关举措,全员开发就业岗位,持续开展校内直通车以及校园直播带岗活动,以达成年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