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简报(第7期)

编者按: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创新实践激活内生动力。在全校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热潮中,各部门、各学院负责人立足本位、主动破题,以思想之变催生行动之进,以改革之力破解发展之困。本期简报聚焦学生工作处、音乐与舞蹈学院两位部门负责人的深入思考与探索路径,希望各部门学习借鉴,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以思想破冰点燃发展引擎,以实干担当书写奋进答卷,共同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以思想之变 促学生工作新发展

学生工作处处长 姚善卓


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刻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方向、新要求,在学生工作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学生工作,从传统的管理思维向服务型、引导型思维转变,以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一)提升专业素养,增强专业本领

1.强化辅导员培训。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岗前培训和在职岗位培训制度,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实践并重的多元化培训方式。开展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分享经验;组织工作讨论,让辅导员交流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工作坊等形式,提升培训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辅导员的专业能力。

2.丰富培训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危机处理等方面的培训,定期举办“辅导员沙龙”活动,拓宽辅导员学习交流的空间,促进其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常规工作实绩与应急处突表现相结合的原则,对辅导员进行全面考核。突出思想政治、纪律作风实绩、学生认可的考核权重,建立日常履职尽责负面清单约束机制,强化考核结果在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应用,激励辅导员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二)开展调查研究,谋求求真务实

1.建立常态调研机制。主动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师生座谈会、深入课堂与宿舍等方式,建立调查研究常态长效机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完善师生交流联系渠道,真正做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2.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从坚持党建引领、优化育人机制、拓展育人平台和数字赋能四个维度,推进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打造集思想阵地、学习支持、心理健康、社团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学生社区,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三全育人”建设。

3.构建“四位一体”育人机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深入学生,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育人机制,确保学校制度、政策和培养目标的落实,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地生根,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问题导向,靶向精准施策

1.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基于学校综合素质测评内容,着手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学业成绩提升、多维度能力挖掘及成长需求洞察,充分发挥评价在育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全方位推动学生成长。

2.完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健全完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挖掘第二课堂育人价值,提升其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拓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在文化创新方面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形成多点发力的青年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强化实践育人职能。

3.健全心理育人体系。建设由“制度保障、宣传科普和咨询服务”组成的三大心理育人体系。通过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制度,提供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辅导与咨询服务,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职业心理素质。


深学笃行强根基 奋楫扬帆启新程

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 李宏薇


通过专题培训学习,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正处于提质培优的关键期,必须以解放思想、创新驱动为主线,对照学校“双高计划建设标准和提质升本发展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1234567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突破口,推动育人体系从供给型向需求型转变,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党建引领铸魂育人

实施“党建 + 育人”工程,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各个环节,通过红色经典创作、文化传承创新等形式,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通过培训、考核等多种方式,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开放办学拓展空间

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实施“借船出海”战略,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学国际化办学水平,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品牌。

特色强校打造优势

构建“音乐 + 舞蹈 + 戏剧”跨学科育人体系,推进“金专、金课、金师”建设,培育“非遗传承”“艺术疗愈”等特色专业群完善“六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国家级实训基地,组织师生参与重大文化项目,提升学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影响力。

)优化就业服务体系

建立就业质量动态监测机制,完善“职业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搭建“校企双选”智慧平台,举办行业专场招聘会,推进“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提升内部治理效能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突出质量导向,将教学成果、社会服务等纳入教师评价指标,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院的管理效率和运行质量。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引育用”一体化机制,重点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和技术能手开展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数字化教学培训、企业实践锻炼,打造“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